通知公告
当前位置: 本部首页>>交流研讨>>正文

交流研讨

学校建筑与美感培养——张彦聪老师读书分享会
2021-04-29 10:49     (点击: )


2021年4月27日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大学美育教研室在行政楼东配楼302会议室,开展了一场学科美育读书分享会。本期主讲老师是张彦聪博士,分享主题是“学校建筑与美感培养”。

张彦聪老师谈到,之所以关注汉宝德《如何培养美感》一书,源自对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学反思。他用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种反思:“任何美育的基础是美感的培养,最重要的并非老师告诉学生美感是什么样的经验,而是要创造具体场景激发直接的感受。因此,美育的本质不是一种间接的论述经验,而是直接的审美体验。”那么,如何从这种思想出发拓宽美育的边界呢?

从创造具体场景、激发审美体验而言,学校建筑是极具潜力的美育课程。原因主要有两点:一、学校建筑是典型的公共建筑,其规划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科技、人文与艺术思想,并对大学文化进行了集中的物态化呈现;二、学校建筑是大学生接触最频繁、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类型,与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,在开展美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性。

那么,如何以学校建筑为媒介对大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呢?学校建筑的美育原理和课程模式是什么?汉宝德《如何培养美感》一书的重要性,正在于提供了解答这些问题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路。

建筑学者佩夫斯纳(N.Pervsna)说:“林肯大教堂称得上是一座建筑作品,而一个自行车棚不过是个房子罢了。”(The Lincoln Cathedral is a piece of Architecture, while a bike shed is no more than a building)这种分类法则主导了很多人,把他们的建筑审美眼光引向了与林肯大教堂类似的建筑物,却忽略了那些更富日常生活气息的“自行车棚”。与此不同,汉宝德先生尤其强调欣赏“纯建筑之美”。所谓“纯建筑”,“就是用普通的材料与技术,为了一般的生活而建造的建筑。”而“能在普通的材料与技术上认真考究的人,才是认真地面对生活,不逃避、不沉迷,寻求生命理想的人。”这种独特地建筑审美眼光实际上根源于汉先生所主张的“大乘建筑观”,即建筑应“服务的对象是多数的群众,而不是少数的英雄”。

张老师指出:汉宝德《如何培养美感》一书,正是上述建筑审美眼光的具体落实,这本书立足质感、线条、色彩等美感要素,提供了围绕建筑、家具、瓷器等日常器物进行美感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。比如“清洁是美感的真正初阶”这一观点,尤其体现了基于日常生活的美育理念。在传统教育中,“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”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功课。这其实也是美感教育的重要措施,正如汉先生所说:“清洁为整齐之本源,整齐为秩序的动力,秩序为求和谐,也就是美感的基本条件。”

一个人只有感受到身边的秩序与和谐,才能进一步感受社会的秩序与和谐,最终体验到宇宙之秩序与和谐。从学校建筑等日常事物出发,引导学生感受个体、社会和宇宙的秩序与和谐,难道不正是大学美育所应追求的宗旨吗?

上一条:中心主任周树立一行赴武汉参加第五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
下一条:柳州工学院教师来我校考察美育课程建设情况
关闭窗口

地址: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    电话:0371-61700632
版权所有 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质量中心  CopyRight©2005-2019 All Right Reserved